投档线过高,学校为有了好生源高兴,只是苦了考生。而南大、浙大等名校投档线过低,受损失的不仅是学校,也是考生。
像南大、浙大、南开大学、北广等一些知名高校,文科线均在540分以下,有关人士分析,这同他们招生名额过少有关(南大14人、浙大10人)。考生见招收名额太少,为减小风险,就报了其他学校。
多数人是顺着这个思路走的。招生名额多的,报考的考生觉得风险较小,报名的也就多。比如上海交大招生名额为118人,报的考生多,投档线也到了657分;而复旦大学只招收17人,报名人少,投档线为622分,比交大低35分。
然而,事情往往有例外,以为名额多,保险系数大的有时候恰恰风险大。比如武大、华中科大的理科招生名额分别为2338人、3214人,结果水涨船高,反而形成高分扎堆。正所谓“物极必反”。本以为保险系数大的考生反承担了落榜的风险。
举这些例子无非说明:第一,投档分数高低同招生名额多少相关;第二,考生名额多少同考生的风险不相关。同考生的风险相关的只有两点:实力和机遇。“实力”自然不在话下,但考得好也要志愿填得好。分析情况,主观、客观、定性、定量头头是道,关键要切中要害。比如这次填报志愿,两个表兄弟,一个608分报考华中科大落选,第二志愿湖大也未录。另一个580分,报了南京大学被录取了。
机遇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事实,它主要受偶然性支配,常常与风险联系在一起。考生应该具备“风险意识”。在全省37万考生背靠背填报志愿的情况下,哪所学校扎堆,哪所学校报的人少,大家都处于双盲状态。因此报志愿除了实力,除了分析各种因素,还要怀有好运的希望,也做好机遇不好的准备。
祝所有的考生此次和今后“好运”!